张景岳,1945年12月生于成都,祖籍河南安阳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、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、曾任四川省教育学会书法专委会会长、曾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、蜀都书画院顾问、成都天府书法院顾问。
善行草,兼习其他书体,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三、七届书法篆刻展,全国第一、二、三、七、八届中青展、书法年展、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、国际精品邀请展、国际书法展,分别获得全国第二、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优秀奖、二等奖,获国际现代书法创作法大展荣誉奖。
传记收入《中国美术年鉴》、《中国书法今鉴》、《中国现代美术全集》。
张景岳认为研习书法,进行书法艺术创作,离不开传统,因中国书法艺术是从中国书法传统经典中生发出来的,传统经典的东西有强大的生命力,但对书法传统经典材料的理解与过去已大不相同。传统经典不只是过去认定的流传有绪的碑、帖、墨迹,而是流传有绪公认的经典碑、法帖、法书加上所有存世与出土的全部各种媒材存载的书法资料,对这无比丰富的资料要持有全面的,当代的立场。要将他们看成鲜活的东西,切不可作死教条。如何深入传统和如何应用传统是相辅相成,互为应用的二个方面。入则到精微,出则活脱。不入到精微则不知其神髓所在,要透过形神得其理趣,出则活脱而知变,得其理趣而变,变则不落入俗套,知其奥秘理趣而变才能左右逢源,随心所欲。
临帖是重要手段,书法史上与当今的大师与成功人士无不是临帖伴随一生。临帖不仅只是学习手段,临帖是可为书法艺术创作服务的。一般在临帖学习上是两个内容:一是把握外部形态,记忆、熟练地应用;二是透过外部形态去理解内蕴的精神因素(风格、气韵、格调等等)。但作为一个艺术家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,要研究众多的数据,并自觉地去综合应用,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高度时代化、个性化、具有创造性书法艺术。必须具备对传统材料的赏鉴能力,除找出书法艺术的传统程序规律,同时找出为我所需富有启发意义的特殊点,再参入自身的原创。
文章来源: